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体育课”与“文化课”矛盾之浅析

个人

[日期:2008-11-27] 来源:个人  作者:董旭君 [字体: ]

“体育课”与“文化课”矛盾之浅析

董旭

 

20061213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的部分体能指标近二十年持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等。这样的结果与我国的国民经济日益增长趋势相违背,作为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值得深思与深刻检讨。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个普通中学生一天的时间安排表。

起床  630

早锻炼:640700

早饭:700720

……             ……

放学:445

……             ……

从中我们似乎可以已经找出点问题所在了,学生正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正是身体锻炼的关键时刻却被“文化课”满满占居。总而言之“体育课”与“文化课”矛盾之争势必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质体能下降的根本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制约着学校体育的正常的发展呢?

实际上,中小学学生体质下降是多种综合因素造成的。我们从学校体育方面谈谈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首先,学校体育的地位不高。学生体质下降,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学校体育工作没有做到位,是体育老师们的责任。当前,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道理大家都懂,学生的身体身心健康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但是,学生的文化成绩可能就在教师即时的揪之下,马上就会有成果,急功近利的表现,各自为政的表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宏观上就根本没有实现。受考试评价机制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主要围绕中考和高考这两个指挥棒运行,其结果是,体育教学活动成为豆芽学科;学生也因为学业负担重,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光环下,学校体育日益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的素质未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体育未能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厄运。其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忽视了学校体育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的基本功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学生体质也在逐年滑坡,新课程改革中体育老师对课程理念的误解更加速了学生的体质下降。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健康和愉悦,但并未放弃体育课程增强体质的功能。然而在具体实施中,部分中学体育老师更为关注的是兴趣、娱乐、休闲、舒适,那些费力气、拼毅力的运动项目,即便好玩,也未必能够受到青睐;至于体育课的强度、密度等指标则不被人们所经常提起,似乎提起这些东西就不时髦或有碍于课程改革。于是乎,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自在的气氛中经历了完整的教学过程,获得了良好的心理体验。但是,这样的体育课对身体的锻炼影响如何?殊不知,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实践类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必定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然而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某些偏差,导致加速了学生体质的下降。如果在体育教改中提出淡化技技术,什么技术都不教了,或者只追求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做些一般的活动,活动量很小,不可能使心肺功能受到锻炼。第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匮乏,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近年来,由于社区体育的广泛开展,社区没有正规的场地供给居民使用而把矛头直接指向学校仅有的那些场地,上体育课场地得不到保障。学校建设也是大张旗鼓,原有的部分运动场地被学校建设占用了,仅剩的几片场地不要说给全校学生运动了,就是体育课也很难开展,哪里还谈得上自主的运动锻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场地器材设施等基本运动条件,学校难以开展体育运动,这不能不影响学生的体质增强。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对待学校体育的安全问题上,许多学校的管理出现了过激行为。目前学生在体育课上受点伤害,几乎责任无一例外地都归因于体育老师,部分中小学甚至怕学生意外受伤,挖掉了单双杠;部分体育老师则把高风险的运动项目排除在了教学内容之外,这些都极大地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第四,学生的懒惰心理日益滋生,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开的习惯带到学校,上体育课吃不了一点苦。部分学生本身对体育的不重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再加上其他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在体育课中随意留下部分学生到办公室或其他地方开所谓文化课的“小灶”。多上一节少上一节体育课无所谓,这在无形之中给学生的脑海里烙上了影。第五,还受到家长的影响。中国历来都是“重文轻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的发展,学生家长宁可要一个成绩顶尖的孩子也不要一个很“野”的调皮捣蛋鬼。上课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受到教务处排课的制约;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等等。以上仅从学校体育方面探讨了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希望能够给学校体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以启示,以便更好地制定对策,为探索出一条适合提高学生体质发展之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757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已刻不容缓……本人认为“体育课”与“文化课”只是时间上的冲突,并不是完全不相容,它们是一对可以调和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冲突会消失,但目前还将长期存在。

1)加强学校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领导机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学校校长是学生体质健康和落实阳关体育运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应建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学校的体育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体育活动,体育教研组做好体育活动计划与组织实施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紧密依靠当地政府教育督导室,依法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体系,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评估、教育督导及第一责任人年终考评的内容。

  2)保证课时,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

  3)合理调整、配置体育资源,创设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4改革高考制度,提高体育的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改革体育毕业、升学考试制度,建立有关保障制度。

  5)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使教师尽快适应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6)让学生适当的回归自然,培养个性,激发运动机能。

7)让“文化课”适当让步,把它们专用的时间分配在最佳的“黄金分割点”上。

那么我们相信学生的体质体能会逐渐好转,向着正常的方向健康蓬勃发展。


temp_08112510295414.doc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小黑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