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课改背景下的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实践与研究

[日期:2010-07-15] 来源:网上收集  作者:未知 [字体: ]

《课改背景下的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在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改变课程实施适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而课堂教学就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让课堂活起来,让我们动起来,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我们试图通过二期课改背景下的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研究,实现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

关键词:体育学科    课堂教学    基本要求    实践与研究

一、选题依据

2005年9月,上海市各小学全面使用课改新教材。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目标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及评价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这也就要求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都要作出相应的改变。然而,从前阶段的试点情况看,有些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从教师角度看,主要体现在“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上。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二期课改背景下的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明确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本学科课堂教学的基础质量,梳理已经积累的宝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固化下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单元计划的形式进行系统地整理,为教学制定规范过程和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来全面落实课改精神。

二、理论综述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立足新世纪的全面教育,是以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活动和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现成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应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现行教学改革更注重陈述知识的程序性,策略性教学过程。

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即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多元智能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再次,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活动式”教学吸取现代西方活动理论精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研究发现,心理不是别的而是活动的特殊形式。皮亚杰认为活动是问题教学的契机,布鲁纳认为活动是发现教学的依托,萨奇曼则将活动视为探究教学的基础。杜威提出“做中学”,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赞可夫的发展理论直接将能力看作是活动的结果,“活动式”教学就是要以活动为引发学习兴趣的契机,以活动为撬动能力发展的杠杆,宗旨是面向全体,全员活动,主动活动。

三、研究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体育课堂。

1.2、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学校体育有关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相关资料。

1.3、行动研究法:包括搜集数据、制订将带来预期变化的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然后在课堂上观察计划执行的效果。用Richards和Lockhart的话说就是,它“包括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经常会反复循环发生:即计划、行动、观察、反馈。

1.4、案例研究法:在具体实施阶段以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结合,滚动式推进,采取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每班选择少数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课堂教学中以完善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的实践研究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技能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要求,精讲多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思想。教师围绕“学”而教,设计场景丰富的练习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并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比教师单纯讲解、示范、反复操练的教学效果好的多。

2.1、1、探索活动化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

现代教育模式理论认为,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有趣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强化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讲授,学生聆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令,学生练习的流程,这一流程造成了课堂教学“环境”中的一种“木然盲从”和“枯燥乏味”的气氛,严重阻碍着学生积极探求,勇于创新和主动发展等基本素养的形成。通过学习、实践和不断地改进,我们基本上形成了新的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学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求异求新

教师:创设情境——积极参与——探寻点拨——评价激励

从上述流程看,教师和学生是民主、和谐的互动关系,教师更多地起到了促进、支持、激励的作用。

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刘萍老师在三年级的“耐久跑”教学中,重新组合教学内容,采用练习和游戏交替的学习形式,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学内容的优化效果。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木块设置各种行进路线,使学生在多变跑动路线中,体验跑的乐趣,延缓疲劳的出现。——教师提出问题:“怎们在音乐提示下做到匀速跑动呢?”,学生分小组结伴练习,练习、讨论、交流,使学生感知匀速跑动以及呼吸要有一定节奏感的要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安排每次耐久跑练习后,就奖励学生玩“同心圆”一、“同心圆”二和巧“克”力的游戏,在练习和游戏交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并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帮助与指正,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会健身的本领。

2.1、1、1、关于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我们提出:

探究的问题和方式允许学生选择。以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抑制,剥夺了他们选择的权利和可能。当我们把选择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并提供宽泛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使学生的选择成为可能的时候,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就会油然而生。

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只要我们能提供适应各种类型学生学习需求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指导,那么,所有学生的学习都会获得成功。那么,一种“付出”、“成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学习环境,也一定会油然而生。

如:长征小学王操老师在三年级蹲距式跳远教学中,不暗示动作要领,只提出练习要求:①从高处垫子上跳下——②助跑几步跳上高垫子,通过结伴练一练、想一想、说一说,领悟动作要领,教师将练习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结伴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1、1、2、关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我们提出: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同学”平等地参与交流。教师要提倡各种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碰撞”才能产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要鼓励争论,不求唯一,争论才能营造出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为学生精彩的发言喝彩。教师的这种出自内心真情实感的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赞赏,是提升教学人文环境“品位”的不可缺少的动力。

如:新普陀小学陶瑾老师在综合活动“突破重围”教学中,引导学生面对所遇到的困难“过防守线”—“破地雷阵”—“敌人包围”,结伴讨论、自主布置场地后,进行游戏尝试;师生共同交流后,学生小组不断调整游戏形式,培养学生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能根据场地的不同设置要求,进行相应的钻、爬、滚等练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表现出对长征游戏的兴趣。

2.1、1、3、关于评价激励,我们认为:

教师要彻底改变用“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研究结果的传统做法。如果教师具有“顺应”的态度,学会从不同的、尤其是学生的角度来审视学生各种不同的答案,也许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些并不“标准”的答案其实比“标准答案”更标准!只要学生能调用自己通过学习和实践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储备,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所得出的答案,都是他们学习、练习的成果,都应得到我们的激励性评价。此外,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还有学生,同时包括学习者本人。评价内容除了答案,还有学习过程。

如:教研员陶霞老师在一年级广播操教学进程中,让学生进行模仿、比较、表达、练习、展示和比赛等活动评价,适时采用形象、生动和明确的语言描述或肢体动作,例如“送你一朵小红花——小红花对你笑”、“给我们大家拍张照——咔嚓”、“表扬他——你真棒”等方法。这些过程性、童趣化的评价方式指向的是“学习目标”的达成和“乐学情意”的培养。

2.2、课堂教学中以周密的单元计划为蓝图的实践研究

富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必须拥有学科和课程的必备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并做出合理的决定。因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那就不能单独的只进行一堂课的研究,而应该站在单元教学的层面上,从整体出发,先进行单元教材的分析,再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

2.2.1、在具体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以课题为核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单元研究为切入点”的教师教学行动研究的方法,一方面要求各校教研组形成合力,以“选课备课——制定单元——个别实践——集体反思——修订再上——总结课例”反复循环为基本流程,让每一位教师都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另一方面由中心组和课题组教师先进行“三阶段两反思”的教学研究、实践,然后以点带面,从学校教研组——学块——全区这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层层辐射,以此来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使教师主动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然后,再通过课堂实践来检验这些策略的可行性、科学性,加快了全区小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掌握的步伐,整体提高我区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实际教学质量。

2.2.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化目标,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由于学生在较长时间内接受了原有教学规范的熏陶,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上会形成一种“定势”,这种“定势”显然会对教学创新产生阻碍作用。

如果不能摆脱这种“定势”的影响,那么教学创新往往会停留于一种形式,教学创新是对原有教学规范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不仅是形式上的超越,更是一种质的超越。因此,教学创新一定要跳出原有教学规范的窠臼,要站在新的制高点上酝酿与实施教学创新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理应本着改革体育教学方式的精神,大胆调整教学计划,为增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探索过程、形成过程的切身体验,这远比教师直接奉送结论的教学方式高明、优越得多,学生求知的欲望、追求真理的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得到升华。

2.3、课堂教学中以“有效”为标志的实践研究

同课异构、有效学习,就是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在有效学习策略的指导下,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达到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目的。

2.3.1、提高课堂参与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先导

课堂参与度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与学的过程并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的程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选择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认知水平,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体育就在他们的身边,与现实世界联系密切。

如:新黄浦实验学校蔡燕红老师在一年级广播操教学时,以操节与游戏交替的形式作为出发点,借用学生喜欢、熟悉的小游戏有效调节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2.3.2、掌握最近发展区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

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显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积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

如:教研员陶霞老师在一年级广播操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组织教材,运用能够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特征的游戏,让已经学过的知识重点、难点进入新的情境练习中应用,温故而知新。教学内容紧紧环绕这种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前后呼应,配备相应的变式游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相当的序列关系,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使教学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

当我们在思索“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的最好”的问题的同时,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在发现学生学习低效或无效时,能够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现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调整。

2.4、课堂教学中以校本教研为特色的实践研究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有了新的内涵,并被赋予新的使命,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目前我区小学体育学科有中心组成员8名,课题组成员24名(含中心组),这是一支区级认可的骨干队伍,起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的力量辐射到全区。为了提高全区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学科教研员带领这支骨干教师队伍先全面分析全区体育教师的总体水平,然后分块有针对性地开设一系列的讲座,举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式教学教研比赛活动。如:、“长征杯”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展评活动,区体育论文比赛等。通过活动,提高了全区教师的综合水平。

除此之外,骨干教师还开展跨校服务,参与、指导各校教研活动,带动薄弱学校的校本研修共同发展,使课程教材改革有序推进。如平利一小分4阶段与教院附属学校进行主题为“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健身” 的横向联合校本研修。在活动中以二年级立定跳远单元计划为切入口,以课例、课题研究为载体,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反思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华师大附小分3阶段与曹林块的学校进行主题为“Have  Fun——激发兴趣、参与的满足”横向联合进行校本研修。以一年级滚动单元为切入口,进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活动中加强教学反思,共同讨论、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开展行为的跟进。在这些横向联合的校本研修活动中,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通过他们对兄弟学校,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帮助指导,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而且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四、改进与展望

经过三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实验深化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锻炼了教师队伍,锤炼了教师能力。虽然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探索出了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如何利用课堂上生成的动态资源,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还需进一步研究,教师的教学机智还需进一步提高。

4.1、如何利用学生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

新课程的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组织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单元教学实践中,我们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出乎意料的问题或答案。这些问题和答案有时会促进和推动课堂教学朝深处发展,有时也干扰了教师正常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程序。如何有效利用学生的有益信息,不断生成新的教学素材,而又不影响正常教学环节,如何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是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中一个既现实又有挑战性的课题。要想避免对课堂的失控,避免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就需要教师有更强的调控课堂的能力和更精湛的教学机智与组织艺术。

4.2、对合作学习有效度的反思

我们认识到,在教学中合理实施合作探究学习,应深刻理解合作的意义,不能把小组合作作为课堂教学形成的一种点缀,或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变革呈现给大家,而应有其本质的“合作”。首先,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其次对“合作”应有适度控制。有些教师采用了合作探究、讨论,且课堂气氛很热闹,可是学生讨论才一、二分钟,教师就喊停,有的教师则漫无边际地让学生说下去,浪费了大量时间。因此如何切实组织好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升合作的质量是我们值得反思的又一个问题。

4.3、活动教学要与传授教学有机结合

活动式和传授式是教学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种教学模式。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需要寻求两种教育思想的融合,虽然活动教学的概念是针对传授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们各自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活动教学与传授教学紧密配合,保持适度的平衡,实现两者功能优势互补,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活动教学是有一定的知识适用范围的。生动的,富有启发的讲授在动作概念等技术方面的教学中仍是十分有效的,而对于一些理解性、应用性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体验等,不可能单靠讲授,告诉的方式为学生所掌握,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占有内化这些知识,因而这些知识非常适合以活动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不过某些具有理解意义的陈述性知识,如果经过适当的改造和创造,也是可以作为活动教学内容的。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努力探索两种教学形式各自的功能及其运用范围,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傅道春.            《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 田慧生.            《活动教育引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

[4] 李秉德主编.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5] 李定仁主编.        《教育思想发展史略-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3.

[6] 朱作仁主编.        《教育辞典》.              江西教育出版社

[7] 王家瑾.            《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教育研究》      1997.(1).

[8] 〔美〕保罗·D·埃金等著,王维城等译.          《课堂教学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网上收集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